美金融危機留下哪些教訓?
2008年10月10日 08:29: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辯證看待金融創新防范風險 ●抑制過度投機嚴防投機泛濫
●健全完善微觀金融運行機制 ●政府應當及時進行監管調控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證券被美洲銀行收購、AIG告急等一係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華爾街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鑒于華爾街在世界金融
體係中的特殊地位,美國發生的金融風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動。盡管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體係的影響比較有限,但由于我國存在著某些類似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病因",因此,吸取本輪美國金融風暴的教訓,對維護我國金融體係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面對日益嚴重的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全球金融動蕩,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首先,應當辯證看待金融創新。美國本輪金融風暴是次貸危機進一步延伸的結果,而次貸危機則與美國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中過度利用金融衍生品有關。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而投資銀行又利用其"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通過創新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並出售。由此,最初一元錢的貸款通過創新可以被放大為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以至于最後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的真正基礎價值,從而助長了短期投機行為,最終釀成了嚴重的次貸危機。因此,借鑒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我們有必要對金融創新進行重新審視,既要看到其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要對金融創新的負面效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以便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防范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
其次,必須有效抑制市場投機。投機是市場的潤滑劑,但若投機過度就會嚴重損害市場穩定的基礎,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回顧歷史上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幾乎沒有一次不與過度投機有關。無論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投機行為泛濫而引發。歷史和現實強烈地向我們昭示,要想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體係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嚴防投機泛濫。
第三,必須健全微觀金融運行機制。歷史和現實經驗表明,無論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形成的具體原因如何,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微觀金融制度的不完善。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華盛頓互惠銀行等美國著名金融機構的危機甚至破產,就是源于內部經營管理機制的薄弱和風險控制機制的失效。試想,如果"兩房"能夠在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時注意風險控制,如果美國的大型投資銀行在購買住房抵押證券時能夠謹慎行事,如果其他金融機構能夠在投資中加強風險預測,或許不至于最終陷入倒閉的命運。因此,健全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強化風險控制制度,是保證我國金融體係穩定、安全運行的根本環節。
第四,樹立信心是市場穩定的關鍵。美國金融危機的實踐表明,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歸結為信心危機,金融危機與信心危機的交互作用,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的動蕩。因此,面對金融危機,如何重塑市場信心非常重要。具體到我國,當前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況就是市場信心極度缺乏的印證。雖然美國金融危機還不可能對我國金融市場構成實質性影響,但面對日益動蕩的國際金融環境,為了避免市場繼續向不利方向演進,應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重振市場信心。
第五,政府部門應當及時進行監管和調控。美國此次金融危機早有先兆。早在3年前就有經濟學家發出警告,由美國房地產帶來的金融危機將會蔓延全世界。然而,遺憾的是這些警告並未引起美聯儲的重視。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及早對華爾街進行審查和監管,"兩房"、雷曼兄弟、美林、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等或許就不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掉。這無疑向我們啟示,為了防止金融風險的積累及其向金融危機轉化,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對金融活動的日常監管和調控,及時發現金融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並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謝太峰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