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社論-台灣出生人口創新低的警訊
內政部甫完成的人口統計顯示,台灣去年出生人數19.1萬,非但創下歷年新低,並且較10年前驟減10萬人。以國內持續下滑的結婚率、生育率研判,台灣未來每年出生人口還會進一步下降。影響所及,非僅當前民間消費不振而已,更將壓縮未來台灣長期的經濟成長動能,不容輕忽。
我們先回顧一下10年來台灣人口的變遷。10年前每年結婚的新人有17萬對,去年已跌破12萬對;10年前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26歲,如今已逼近30歲;10年前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生下1.7個小孩(即生育率),去年已降至1.0人,生育率之低在全世界已是敬陪末座。隨著青年人結婚、生子的意願降低,台灣每年的出生人數屢創新低,可謂其來有自。
那麼接下去要問的問題是:為何現代青年人結婚率會降低?為何生小孩的意願也這麼低?這其中除了受世代價值觀左右外,我們認為經濟能力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10年前台灣失業率難得超過3%,但是如今超過5%已是常態;10年前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的起薪有2.8萬元,如今已快跌破2.0萬元。這樣的大環境無疑是令人沮喪的,在經濟狀況不佳復以政府社會安全網仍不周全下,年輕人非但沒有足夠的經濟力結婚,即使結婚也是生不起、養不起。
就業問題確實是今天台灣結婚率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依據主計處的失業調查可以發現,這10年來25-29歲者的失業率由3.8%升至8.8%,20-24歲者的失業率更由6.8%升至14.7%。談戀愛時可以暢談「琴棋書畫詩酒花」,但是一旦結婚面臨的便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青年人失業率急速升高下,結婚率如何不下滑?生育率又如何不年年創新低?
也許有人說,不結婚不生小孩也沒關係,反正台灣人口密度已高居世界第2,人口少些,也許生活可以更舒坦些。這個說法聽來有些道理,但是從經濟面而言,出生人數續降不但會影響當年的民間消費,往後推10年,人口結構中的青年人會愈來愈少,高齡者愈來愈多,更進一步會使得社會生產、消費動能萎縮。我們可以觀察亞洲高齡化最快速的日本,1985年日本出生嬰兒人數145萬,至1994年降至122萬,這段期間日本民間消費的年增率由1992年以前4%到7%,逐年下滑,1995-2000年平均年增率僅1.0%,近年來民間消費年增率更經常處於1.0%以下。
其實,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早在1930年代已發表文章證實人口成長與景氣榮枯息息相關:人口成長快,民間消費容易被帶動而使得就業與景氣回升,反之則容易導致不景氣。近代日本人口成長趨緩對日本民間消費的影響,再度說明人口成長趨緩對經濟的影響之大、之深、之遠,不容低估。
不論從經濟理論或從日本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出生人口下滑與景氣之間會形成長期的景氣低盪循環,這個低盪的循環對經濟的衝擊雖不像金融海嘯、資產泡沫那麼強烈,但是一旦進入這個循環後即久久揮之不去,台灣這些年已逐漸進入這個低盪的循環而不自知。遺憾的是,近十年不論藍、綠那一黨執政,決策高層永遠只會把注意力集中於刺激短期的景氣,在加碼發放老人津貼、老農年金等短期措施上爭先恐後,但在出生人口、生育率年年下滑這件事上卻始終視若無睹,或僅寥寥數語、或僅幾行文字略表關心,而對於如何解決這個人口下滑的困境永遠沒有一套前瞻、宏觀的計畫。政治人物的短視,令人不勝唏噓。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2008年7月,鑑於國內出生率下滑日益嚴重,經建會準備向賦改會建議給予每位新生兒18年的長期租稅抵減,並且採累進優惠制,讓生育到第三個小孩的家庭,享有更大的所得稅抵減幅度,藉此提升台灣的出生率。然而這個方案幾經高層討論後,依舊不了了之。內政部官員近日語帶無奈地表示:「有關獎勵生育所想出來的辦法,都被財政打敗了!」政府決策高層決策缺乏遠見,於此可知。
我們認為政府今天財政雖然困難,惟每年虛擲預算興建蚊子館的計畫所在皆是,絕不至於窮到沒有錢進行生育獎勵,這一切端看決策高層是否看清了未來10年、20年台灣的經濟處境。看看今天的日本,想想10年、20年後台灣年輕人口稀少,到處是孑然獨行的老人,決策高層還能如此無動於衷,而繼續吝於獎勵生育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