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股-遠雄港、中櫃、榮運樂透
工商時報 /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2010/10/17
經建會提出的「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將在4年內投入1,011億元經費,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物流加值重要據點,對於這項政策,遠雄港(5607)被認為是最受惠的上市公司,中櫃(2613)、榮運(2607)、大榮(2608)、志信(2611)等次之;另對長榮(2603)、萬海(2615)、陽明(2609)共同投資的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以及陽明旗下的好好國際物流公司等也將產生利多。
遠雄港總經理廖友岳指出,目前公司在桃園的自由貿易港區,利用率僅約五成,今年才開始轉虧為盈,後期開發也還未進行,政府能夠推出「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業界自然樂觀其成,但是實際受惠程度要等相關內容出爐後,才能看出端倪。
遠雄港企劃協理陳松造認為,兩岸直航加上ECFA簽署,政府此時推出「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確實是最佳時機,透過這項計畫,政府強化相關硬體建設,建立標準制度,讓物流倉儲業可以利用兩岸直航,擴大業務範圍,展現新機。
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董事長陳浩基指出,台灣製造業外移,貨櫃裝卸量想要維持成長並不容易,透過自由貿易港區、稅負減免等機制,讓在大陸生產的貨物能夠送回自由貿易港區加工後外銷,或是以台灣港口為轉儲運中心,才能擴大港口、物流、倉儲業發展空間,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因為還未能發揮群聚效益,目前還在辛苦經營,需要政府多些相關配套政策來擴大商機,「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是讓業界振奮的訊息。
群益證券研究員曹伯瑄認為,這樣的政策,影響最直接的是遠雄港,其次是中櫃、榮運、大榮、志信等港口、倉儲、陸運等相關業者,對於像長榮、陽明、萬海這樣營業額動輒五百、上千億的公司來說,產生的效果就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