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曾復生】
美國前國安顧問季辛吉在第50屆慕尼黑全球安全會議上表示,隨著中日關係緊張加劇,戰爭的幽靈正在亞洲徘徊;同時,亞洲更像是19世紀的歐洲,軍事衝突不能被排除;此外,季辛吉強調,中日任何一方都不要受到誘惑而靠武力解決問題。畢竟,中日若開戰將對美國不利,因為美國有捲入其中的潛在危險,甚至升高到中美核武大戰。
現階段,日本安倍政府不斷尋求美國、歐盟、俄羅斯勢力介入亞太地區,並藉經濟結盟與援助關係,拉攏菲律賓、越南、緬甸、外蒙古,以及印度等國對抗中國。安倍政府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開始走下坡,反而是美國經濟已經從谷底回升,而且發展中的能源革命,將有助強化美國經濟成長,因此安倍政府決心採取「親美擁歐,全面抗中」策略,一方面爭取日本國內中間偏右主流民意支持,進而落實修改「和平憲法」措施,調整自衛隊角色功能,完成「正常國家」建構,另一方面則是積極結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布局,並大幅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以明確日軍與美軍的定位。
親美擁歐全面抗中
目前,日本自衛隊官員已正式常駐美國國防部,並提高雙方面對緊急狀況時的共同應對能力,同時也具有強化美日軍事同盟關係,以及制約中國和北韓的用意。不過,安倍政府對美國能否有效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感到不安;同時,日本戰略圈人士擔心美國在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趨勢時,採取的是「競合策略」,而非「零和博弈」,美國只是運用日本做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所以美國若積極推動「海空整體作戰」規畫,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威懾力量,同時打算在戰局尾聲才投入地面部隊,以有利於主導戰後的政治安排,但卻要日本先面對中國強大的軍力,恐怕不符合日本長遠的國家利益。因此,安倍政府在拉緊美國的同時,亦積極準備強化日本整體安全保障的自主能量。
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將軍指出,面對中日兩國在釣魚台持續對峙,若擦槍走火爆發軍事衝突,後果將難以想像;由於東海和平是美國關鍵利益,雖然美國在領土主權爭議上不會選邊站,但希望中日兩國能夠透過和平對話,在不動用軍事力量前提下,建構安全的環境,並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繁榮。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目標是強化同盟條約,深化與該區域崛起國家之夥伴關係,建立有效的區域合作架構,提升貿易與投資質量,將美國軍力部署現代化,並促進民主發展;同時,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菲律賓、泰國的條約同盟,以及新加坡、印尼、台灣等的安全合作關係,是美國在亞太戰略地位中的基石,這些關係將持續確保亞太地區的穩定,並強化美國在此區域的領導地位。
須為人民利益合作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萊波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指出,倘若中日爆發軍事衝突,美國以及所有亞太盟國友邦,都要面臨選邊的難題,屆時恐將成為亞太地區災難的開始,也等於宣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徹底失敗。
整體而言,美國雖面臨國防預算刪減壓力,但仍堅持增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量,以保持政治經濟等優勢地位,因為亞太地區在21世紀將會成為世界政治、經濟與軍事安全重心。日前,美國助理國務卿羅素強調,中日兩國是亞洲第一、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應該能夠而且必須為他們人民的利益而合作」;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委傅瑩亦表示,中日關係目前處在「非常困難的時期」,但「中國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反對製造緊張和衝突」。
此外,日本防衛省智庫在最新發表的年度報告,呼籲中日兩國應構建海上安保「互信機制」,以避免爆發軍事衝突。顯示,美中日三國在面臨戰爭邊緣的危機時刻,開始展現理性應對的態度。畢竟,中日若開戰必將是美中日三輸災難。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留言列表